2005-09 貴州行-崎嶇山路獻愛心

—— 2005年貴州希望工程1400公里山區之行 紀實錄

列印-下載

參訪人員: 美國康德基金會 執行長 王立禮 先生
美國康德基金會 秘書長 唐崇義 女士
美國康德基金會 執行副總 李瑛琪 小姐
美國康德基金會 執行秘書 吳素幸 小姐
美國康德基金會 執行副主任 潘 波 小姐
參訪時間: 2005年9月5日 至 9月8日
記錄人: 潘波 2005/09/28

(一) 2005年9月5-6日 丹寨縣 康達希望小學

2005年9月5日一早7:00,康德基金會一行五人,帶著送給大山裡孩子和老師們的禮物及一顆愛心,從深圳機場起程趕往貴州。約中午11時左右到達了貴州首府—貴陽。午餐會中並見到了王總個人捐助的大學二年級女生李玲玲。餐後一起趕往我們此行的第一站——丹寨縣。

車子沿著盤山公路行駛了約4個小時,到達了丹寨縣城,由丹寨縣的領導親自接見,並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出席人員有丹寨縣副縣長,團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教育局局長等人,以及我們在2000年第一批捐助的學生中兩名代表:潘澤萍和潘澤麗姐妹。

首先,由丹寨縣領導簡單的介紹了丹寨縣的情況,全縣共有15萬人左右,苗族人口占全縣的75.7%,其中學生占3萬人,共有40所小學,然而雖然有40所小學,但仍有很多失學的兒童等待救助,對於我們的捐資助學,丹寨縣領導表示他們除了感謝仍是感謝!

但同時,教育局局長滿益洲也提出了更深刻的問題,他表示,村裡面最好的房子就是學校,然而雖然有了較好的學習條件,學生的吃住又成了難題。大多數的孩子都距離學校較遠,需要住校的學生很多,這樣一來學生的住宿就成了大問題,而且由於家庭貧困,學生們一週住校所吃的就是白飯加鹹菜,根本得不到任何營養。為了控制學生住校的人數,家裡距離學校路程在1小時之內的學生,學校都盡量不同意住校,距離路程在2小時以上的,學校則想盡辦法安排。故希望我們基金會能由捐資助學的角度轉向扶貧。

對於這些困難,王總表示會親自考查後再做決定。會上,李副總所捐助的兩名學生代表也激動的講了話,如今兩位小姐妹已是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家裡的貧困並沒有將這對姐妹花擊倒,而是使她們更堅強了! 隨後我們一行合影留念。

9月6日清晨,我們載著送給學生們的禮物,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登上了位於群山頂的排調鎮方勝村的康達希望小學。在村口,村民及學生老師們,用最熱情的苗族禮儀—三道酒,來迎接我們,並點燃了只有在重大節日才鳴放的禮炮!

三道攔路酒都喝過後才走進學校,先映入眼帘的是學校的舊校舍,現在已經改為學校的宿舍及廚房了。我們看見窗戶是沒有玻璃的,只用塑料布釘起來了,裡面是簡單的木板支起來的床,在木造式的廚房裡,有學生們自備用來燒飯的锅。再往前面,是新的教學樓,整個教學樓於2003年3月開工,8月竣工,建房材料均由縣城運到深山裡來。學校共占地15畝,共有十二間教室,一間教師辦公室,一間圖書室,一間儀器室,並配有遠程教育設備。

參觀教學樓後,在學校操場內舉辦了歡迎儀式,由副縣長,教育局局長,及排調鎮黨委書記分別發言,表達了對康德基金會的不勝感激! 最後王總發言表示,丹寨縣是我們基金會成立後第一個捐助的縣,此行到貴州也是我們參訪的第一站,並且隨行人員均是第一次來到丹寨縣,這一切都是難得的緣份,我們一定會一如既往的關心學校未來的發展! 之後,在進一步了解到學校目前的困難後,王總宣布基金會再捐助5萬元,優先為學校修一間磚石造的廚房,供師生們煮飯用,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希望校方及縣裡將計劃報至省基金會後,我們再適時撥款。

在中午我們即將離開學校的時候,剛好遇到學生們在空地升火煮飯(廚房是木造危樓)。有的孩子飯已經煮好了,但是焦焦的,有一個孩子的菜是土豆和紅椒用白水煮,根本沒有油。看著孩子們為了學業,過著這樣艱苦的生活,大家都感慨:我們再捐助修建廚房的決定應該是對的!

在師生及鄉民們依依不捨的情懷裡,我們又喝過三道攔路酒而下山了。中途回頭一眼望去,康達希望小學正好座落在層層梯田的最頂端,似乎也預示著這所希望小學一定會不負眾望,步步高升!

(二) 2005年9月6-7日 從江縣 龍華希望小學

2005年9月6日晚上,我們趕到了第二站——從江縣。在縣領導的熱情晚宴上,我們初步的了解到,從江縣人民以侗族為主,這裡的村民熱情好客,並一再邀請我們一行人第二天抽出時間,去他們的岜沙村欣賞 “侗族大哥”的表演。他們的表演曾在全國少數民族歌唱比賽中得獎,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們的歌唱團隊是不用指揮者的,這也使我們更感到好奇。

但是由於行程的緊密安排,我們實無暇去欣賞這別具一格的表演,只好婉言謝絕了客人的邀請,縣領導都表示非常的遺憾,並一再表達希望康達公司每年的跨省旅遊,能夠安排一次到貴州的岜沙來,以彌補這次的遺憾,我們欣然的接受建議。另外,縣領導也對我們此行表示了歉意,由於這半年地方上建設發展紅火,以致磚塊緊缺,學校並沒有能夠按計劃時間在開學前建好,對於此點,縣政府己規定優先將磚塊送往學校以趕進度,希望孩子們能儘早在新學校裡上課。對於此點,我們也表示了能夠理解。

9月7日清晨,我們驅車來到了位於從江縣卡翁鄉的龍華希望小學。在村口村民們自發性的組織了歡迎儀式,我們喝過攔路酒後,隨著侗族姑娘的歌聲走進了學校。新校址座落在村子面向東方,預示著新的希望。新教學樓已經蓋到第三層了,我們參訪時仍在緊張的施工當中。接著學校的龍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學校及村寨的情況。目前由於新教學樓未完工,現在學生們仍在原來的舊校舍內上課,共有6個班,一個年級一個班,其中還有一個班不得己在老師的家裡上課。全村共有1000多人,以侗族為主,並且村裡多數的村民都姓龍,而我們的希望小學又剛好命名為“龍華”,實在是無巧不成書!

新校址的地理位置較好,離村寨較近,學生們上學也方便,我們期待著學校的儘快完工,早日讓孩子們走進新的教室。品嚐著侗族的油茶和椪柑,欣賞著村寨裡的染布作坊,聆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我們似乎也看到了這所龍華希望小學,猶如一條騰飛的中華巨龍,升起了人們心中的希望!

帶著村民熱情包裹的糯米棕作為午餐乾糧,在依依惜別從江縣趕往下一站的途中,隨我們同行的司機周笑生師傅由衷的感慨著,看到我們每到一處,孩子和老師們以及村民們熱情的迎接,他也深深地被感動了! 周師傅表示將來他賺到錢後,一定要加入我們的基金會,還一再請求我們,等下次我們再去貴州參訪時,一定要找他,他願意免費開車送我們走訪學校,我們一車人也為周師傅的義舉歡呼鼓掌!

(三) 2005年9月7-8日 錦屏縣 靜貞希望小學

2005年9月7日下午,在去錦屏縣的路上,大家唱著老歌,回憶著過去的年青時光。但是由於途中有一段在修路,我們的車子剛好被攔在半路上長排車隊的第一輛車,在苦等的時間裡,負責修路的主管人員,聽說我們是為貴州的教育及扶貧工作做了很大貢獻的康德基金會,正急著趕往錦屏的希望小學參訪,便只為我們的車子開了特殊綠燈而提早放行了。

可不幸的是,車子在行駛了約一小時後,又被上坡段施工的礫石堆陷住了,進不得也退不出的在塵土飛揚的深山裡被困了,在我們焦急萬分的時候,附近的村民幫忙將車子從石子堆裡抬了出來,這時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再看我們每個人都是灰頭土臉的,車子上也蒙了一層厚厚的塵土。因為要趕去錦屏縣,又因為路況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又返回原路,走另外一條更崎嶇的舊山路趕往縣城。

到達錦屏縣時,已是晚上八點多了,原訂當天下午參訪静貞希望小學的行程只得延至明早,錦屏縣的領導仍在等候我們的到來,我們對於遲到深表歉意,縣領導則對於路況的問題也表示無奈。在縣領導熱情的晚宴中,我們商量一下,因為白天耽誤的時間,而使參訪行程不得不因延誤而要更加緊縮。

9月8日早上6點鐘天還沒亮,我們便起程趕往錦屏縣彥洞鎮了。一路上,因為時間較早,山裡出現了大霧,能見度較低,車速也較慢了,在顛簸崎嶇的山路上,看著車外忽隱忽現的山林,霧中的景色似乎又為這裡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經過兩個小時的山路,我們終於到達了彥洞鎮,村民和學生們早已在鎮口敲鑼打鼓的列隊歡迎我們了。在由學生們組織的鼓號隊的節奏下,我們遊行了整個城鎮,最後順著古老的石階而上,静貞希望小學座落山上,新教學樓在舊址的後面,已經完工了,但是尚未全部使用。

整個學校共有8個班,其中有3個班在舊教學樓裡,另外5個班在新教學樓裡上課,學校還配有遠程教育設備,並在週末時安排村民們也來學校受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質。在接下來的座談會上,人大委員楊主任,教育局局長及鎮長等人分別講了話。

米鎮長在談話中表示,學校的黑板是老師們個人捐款買的,目前學校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修廁所及平整操場,雖然省扶貧工作組捐了款,但資金仍不夠,我們也看到操場至今仍是泥土路,走起來灰塵四濺。故王總當即表示:再捐兩萬元用於修建廁所,我們看到學校領導及縣領導的臉上都流露出高興的笑容和感謝的眼神。會後,我們觀賞了由學校各年級小學生組織表演的具有侗族特色的節目,並合影留念。

(四) 2005年9月8日 玉屏縣 康德希望小學

2005年9月8日早上,離開錦屏縣靜貞希望小學後,我們便又起程趕往下一站——玉屏縣。經過7個小時的車程,路上中午臨時便餐,我們才來到了玉屏縣的亞魚鄉。此時,省青基會的鄧秘書長已由貴陽趕到此地等候並迎接了我們。前來迎接的人員還有省團委書記,玉屏縣副縣長,教育局局長,政協主任,亞魚鄉鄉長等人。首先我們步行進入村莊,康德希望小學座落在村莊的最裡面,占地共25畝,操場較大,但是尚沒有平整,也沒有圍牆。

進入教學樓內,我們發現學校的內部環境做得非常好,在走廊的牆壁上掛著學生們自己的美術及書法作品,及勉勵學生刻苦學習的標語,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非常強烈! 進入教室後,我們看到學生的課桌椅及教室內的教學設備都配置齊全。

在接下來的座談會上,據副縣長介紹,亞魚鄉是距離縣城最遠的一個貧困鄉,且經濟較落後,而康德希望小學已定位為一所中心小學,大多數學生都距離學校很遠,冬天早上的時候,天還沒亮,學生就要打著火把來上學,而學校沒有宿舍和食堂,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學校的師資力量及教育設施都是很優秀的,可是在生活條件上則有些不盡人意。

當初計劃用40萬即可將學校蓋好的,可是因為建校用的材料均是優良的材料,所以學校蓋好後實際上則用了58萬,但校園的操場圍牆及後續軟件仍需配備。接下來鄧秘書長也表示,希望校區設施配套要跟上,操場能夠平整好,能給學生們一個戶外活動的場所。另外,學校沒有圍牆,這對學生的安全是很大的隱患。

對於學校目前存在的問題,王總也表示:這所學校的建材好,規模好,縣裡肯為本校匹配38萬元建校經費,學校才能作到這樣好的程度,足証明各級領導對地方基礎教育的重視,令人感佩! 可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要使學校更進步,大家尚面臨一定的困難。

康德希望小學是貴州省唯一採用了我們康德基金會的名字 “康德”來命名的希望小學,故對康德基金會的意義格外特別,康德基金會願意再捐資10萬元,用於修建平整校園操場及興建圍牆,希望地方上仍能再相對配資,將學校進一步完善,成為玉屏縣裡最優秀的中心小學,也不辜負我們對於學校寄予的厚望。座談會在大家興奮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

(五) 2005年 9月8日 銅仁 亮山希望學校 (中小學)

2005年9月8日傍晚,結束了玉屏縣的參訪後,大家當即趕往銅仁市。在省青基會領導及銅仁市熊光奎市長熱情的晚宴上,銅仁市亮山希望學校的鄧校長也趕來出席了。因為我們行程中途延誤的問題,所以只得取消了原訂今天下午去參訪亮山希望學校的行程,對於此點,負責教育的羅副市長,因未出席晚宴,還特別於晚上9點專程至王總下榻的旅館拜訪,以瞭解此次康德基金會過門不入,是否是對銅仁市有什麼不滿之處?

王總解釋說,由於明日要趕往湖南是我們已既定的行程,而我們2年以前已經看過亮山希望小學的實況(請參考以下2003年亮山希望小學竣工典禮照片),基於對亮山學校以往建校歷史上的信任,我們對這次新建亮山中學的規模和建設成果,是非常有信心的,此次實在是因為參訪行程橫跨兩省,安排太緊而難以轉寰,並且4天來貴州複雜巔簸的山路行程,也使我們一行人感到身心俱疲,故才不得己取消了參訪亮山中學的預定行程,以便能按原計劃繼續下一個湖南省希望工程的參訪活動。但是下次我們基金會的董事長來訪時,一定會再安排銅仁市及亮山希望學校的參訪活動。羅副市長聞之才釋懷離去,並承諾屆時一定會親自出席來接待我們。

(六) 結論

此次美國康德基會參訪貴州黔東和黔東南希望工程之行,從2005年9月5日至8日,4天之內就走了1,400多公里的行程,沿途多是險峻崎嶇的盤山公路,更有塵土飛揚的碎石泥路,村鎮有横衝直撞的家畜家禽,路上也有“攔路”的野狗,為單調的車程增加了點險境。更讓人難忘的是,車子被陷於礫石堆的深山老林之中,在飛沙走石的大山裡,我們幾乎一籌莫展,幸得路人的熱心幫忙,才使我們擺脫了困境,重返奉獻愛心之路。

此次所到之希望小學,沒有一所不是群山村落中最好的一棟建築物,可見貴州省山區民眾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省縣鄉鎮各級政府對於我們捐助資金到位的控管成效,也深刻體現了貴州滿街標語中所提到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這也使得我們康德基金會多年來捐助的建校資金,在教育界明顯的發揮了重要的導引與牽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