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溫暖讀書

“如果一年中只有夏天而沒有冬天,那該有多好啊!”在一寒冷的冬天,11歲的時晶晶用凍裂的手在作文本上寫下了自己的心願。當時晶晶是青海貧困山區樂都縣蒲臺鄉泉腦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的這番話,道出了青海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15萬名學生的心聲。

和時晶晶一樣,因為長期受凍,農牧區孩子的臉上都布滿了紅血絲。“紅二團”(指兩個紅臉蛋)成了農牧區孩子最明顯的體貌特徵。

青海自然條件惡劣,空氣稀薄,高寒缺氧,冬季漫長。全省最長的取暖期為10個月,許多地區無絕對無霜期。在黃河源區的瑪多縣,年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41.8攝氏度。

據該校老師介紹,為了熬過寒冷的冬夜,常常是兩個孩子擠睡在一張床上,大多數孩子在整個冬季睡覺都不曾脫過外衣。在漫長的冬天,老師常常在每節課前帶學生出去跑步熱身,每逢天氣好的時候,在太陽底下上課竟成了一種“溫暖的享受”。

於2006年8月,“希望工程——溫暖讀書”行動在西寧正式啟動。此次行動由團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青海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共同策劃發起,是共青團組織在全社會開展的又一項動員全民參與的大型公益活動。

康德基金會為了使住在青海地區的學生們,在天寒地凍的氣候裡,能夠有一些基本的禦寒設備,於2006年10月份開始,康德基金會熱心的會友們,已經捐贈了$124,200人民幣,幫助了621名學生,使這群離鄉背井的莘莘學子,能在嚴寒的冬季裡,擁有溫暖的被褥,舒緩他們住在簡陋校舍中的艱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