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6-貴州行報告 Ava

撰寫人:AVA 2001/6/14

(一) 貴州,每每人們提起,便總是兩個字總結:真窮!

窮,則思變,而教育,便是改善生活,提昇人們素質,擺脫貧困的最佳方法,可是貴州因為經濟基礎太薄弱,教育資金十分的不樂觀,許多較偏遠地區因沒有教育資金組建或翻修校舍,致使許多危舊校舍已是破爛不堪,危在旦夕,甚至許多村寨根本沒有學校。因為貧困,目前仍有成千上萬的適齡兒童,只能在校外徘徊或中途輟學,哪怕是破爛不堪的學校,也成了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

自1990年貴州省實施了“希望工程”以來,已得到不少海內外社會各界援助,而JIMWAY至目前已捐建了三所希望小學,分別是六枝特區平寨鎮的興民希望小學、紫雲縣火花鄉的繼文希望小學、以及施秉縣的仲華希望小學,而JIMWAY公司內部部份人員也是慷慨解囊,奉獻愛心,也分別捐助了53位貴州失學小朋友(其中有7位小朋友受助於HD客人),使他們重返校園。

(二) 貴州行之目的

為了確保所捐出的款一分一毫皆用在希望工程建設事宜上,並考慮JAMES可能在7月份要去貴州訪查,王總決定先親赴貴州勘察,公司同行的有AVA、SUCIN、ANGELA三人(王太太亦隨行),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決定只走訪六枝特區平寨鎮的興民希望小學及紫雲縣火花鄉的繼文希望小學,我們隨行還攜帶了給這兩所小學的學生的小禮物。

6月10日上午11點30分,飛機抵達貴州省府貴陽,六枝特區委員會六枝特區希望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書記陳松熱情接待了我們,並由六枝特區派出專車將我們由貴陽接往六枝。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正是貴州氣候、環境的寫照,在我們抵達貴州之前,貴州己持續了好幾天的陣雨天,陳保國先生在我們前往之前特意查問了貴州氣象台,氣象台的回答是接下來幾天均以陣雨為主,可是當我們抵達時,已是雨過天晴,陪同我們的人員均表示這是貴人行善天也助。前往六枝特區的路上,我們沿途在觀賞貴州風光的同時,不繼思考其盛衰的因由。經瞭解,貴州之窮,除了天氣壞,土壤貧瘠外,交通設施的不足也是主因。

經過三個小時的車程,到達六枝特區時,已是傍晚時分,由六枝特區副區長鄭學群及陳松書記等人陪同我們共進晚餐,飯席上,鄭副區長等人在對我們的捐助表示了感謝外,同時也向我們介紹了當地青基會之工作和成績,以及當地教育事業目前面對的種種因難。飯後我們被安頓在該區迎賓館,據稱這是該區最好的賓館,但實際這只是六枝特區礦職工招待所(條件設施均較差,標準房每夜RMB100)。

(三) 興民小學概況

第二天約九點鐘,我們要前往平寨鎮東風村的興民希望小學。由於要翻山越嶺,道路崎嶇不平,政府讓我們改坐當地越野車—北京吉普和旅行車(共兩輛)。從平寨鎮所走的路,還算平坦,走出鎮后,車便開始顛簸,繼而上山的更是崎嶇險阻的石頭路,遇到較危險或由於路面太陡車子無法載著我們爬行時,我們只好下車攀走,而有的路段必需要人”幫忙”才能通過,王總主動參加了推車的行列(我們女生則因天生力氣太弱而被排除在外),路面上因之前下雨積下的泥水毫不留情濺到他們身上,但最終車子還是被“抬”過險阻地帶,然後載著我們繼續向前攀行。

一路上放眼望去,盡收眼底的全是石頭,平寨鎮乃至整個六枝,所有的山因土質少,很少綠色植物,而有的山幾乎就是光禿禿的石頭山,甚至許多村民的田地也被石頭佔了部份面積,村民們只好充分利用所有土質,只要有土的地方,哪怕是石頭縫里均種上了莊稼。

終於,車子攀到了山頂,下了車,放眼望去,山連著山,川連著川,重重疊疊,美不勝收,真可謂是山清水秀。

可在當地居民眼中,這所謂的清山秀水,實際卻是窮山惡水,接下來開始下山的路,是人走出來的窄行小道,已不再能擺下車子,我們只好棄車徒行。沿途上,我們看到了一條剛開出的新路,周書記告訴我們,那是村民們為了將建校材料運下山而特意幵出的路。

到了興民小學校址,興民小學計劃為三層樓,共七間教室,分別安排1~6年級以及學前班。校舍面積約佔560平方米,地勢較高,環境優美,學校倚靠著一座高山,而前面是一座筆架山,當地人覺得山名吉祥而對此學校寄予厚望,希望從這所學校培養出人才。

學校周邊村寨如東風村、嘎細村、校面村、以及附近的新堯鄉的一個村寨的小朋友均到這兒就讀。由於交通不方便,建校的進度較慢(且今天停電而無法施工),目前只完成了第一層。這里因為石頭多,也給建校帶來了方便,村民們就地取材,將山上現有的石頭用碎石機碾碎后直接制成石磚,如此可將購買磚頭的錢挪用到別處。

在興民小學,我們看到了此校的王校長,王校長因為小時候撿煤渣時,不幸被火車輾斷了右腿(從高位輾斷),但校長就憑著一條腿,早已走遍了這兒的山山水水。平寨鎮周書記及陳伀告訴我們,每一次鎮上開大小會,校長均拄著拐杖提前到會,無論刮風或下雨,從不遲到一分鐘,他憑的實際是他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從他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接著我們到了東風村原來的舊學校,尚未走近學校,已見兩排小朋友,領掛經領巾,夾道鼓掌”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感謝感謝,衷心感謝”,感覺自己像個大人物般地,走近小朋友,但見那些衣不蔽體的小朋友們那真摯的笑容里,似乎還在傾訴著悲情,卻讓人感到戚然。

走近舊學校的辦公室,辦公室非常簡陋,只有幾張破舊的課桌和幾張方木凳,牆上掛著幾個陳舊的簡單的教具,村長書記幹部也一同到了學校,辦公室頓時間被擠得有些水泄不通,由於凳子太少,有的人只好坐到了課桌上。我們簡單地開了個坐談會,會議中我們了解到,這所學校有六位教師,其中兩位是當地人,而另外四位則是外地分配至此的(貴州省其他縣人),學校一直施行國語教育,會議中我們還了解到,目前新建學校資金尚欠缺,教學配套設施較難達到,王總瞭解了各方面事宜後,當即表示屇時會提供150套課桌椅(每套計人民幣90元,共計人民幣13,500。00元)。

平寨鎮周書記也隨之拍板,屇時衛生設施方面的資金由鎮政府想法解決,村書記表示學校活動場所的地面平整由村裡負責。

會議結東後,我們仔細參觀了舊學校的每間教室,這所學校早已破舊不堪,門早已不存在,難以避風擋雨,且因為地勢低,每逢下雨,學校便隨時會被水浸。教室內三人一個桌子,由於沒有燈,教室光線很暗,小朋友蹲坐著趴在”桌子”上上課,都只為了多學幾個字,多懂些文化,為自己、為家人日后多掙一片藍天。見到我們參觀教室,正在上課的孩子均起立向我們致敬,而有的孩子不願站直,彎著身子,因為他們衣不蔽體,不好意思向我們展露。

終於,帶著無限的感慨,我們要告別這兒的學校與老師了,村書記、校長及村幹部都執意要送我們,而有的教師因上課無法相送,臨別時,我們看見,有位女教師已在落淚,那是被感動的淚花。

返回平寨鎮,在一家普通餐館吃了午飯,我們便又匆匆上路,下午就近游覽天星橋及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的景色別有洞天,非常怡人,而黃果樹瀑布之氣勢更是無比壯觀。黃果樹瀑布寬81米,高68米,瀑布入水處水深28米。由於正逢雨季,水流量非常大,更是讓我們瞭解”了“飛流直下三千尺”之磅礡氣勢,讓人流連忘返。因需兼程趕路,整個黃果樹瀑佈我們只花了40分鐘就欣賞完畢(包括上下山時間)。

(四) 繼文小學概況

紫雲縣派出的車子早已等在了黃果樹賓館,同來的有紫雲縣縣委副書記—郭順詳,以及一位村幹部。在黃果樹賓館,六枝特區與紫雲縣將我們作了”交接”,告別了陳松書記及平寨鎮領導,我們便向紫雲縣出發。

到達紫雲縣時,已是晚上九點半鐘,紫雲縣母副縣長(姓母)一直在縣招待所等候我們(後來才得知母副縣長是帶病在身),安頓好住處後(入住縣招待所,又名鬆山賓館,標準房每夜RMB80),母副縣長、郭副書記、教育局鄭局長、縣常務副縣長顯和,以及縣團組織幹部與我們共進晚餐。

到貴州的第三天,即06/12,貴州所謂的”天無三日晴”,果不其然,今天又是個陰雨天氣,且雨似乎越下越大,我們想,這並不是老天不助我們,老天只是在考驗我們,今天我們計劃要去火花鄉懂桑村的繼文小學,縣領導均在擔心,因為要到繼文小學,要淌過兩條小河,每逢下雨,河水勢必暴漲,車子較難過去,如果步行,就憑我們幾位長期生活大都市里的人的腳力,來回各三個小時都未必能走完(昨天在遊覽天星橋時,陳保國先生已得到此通知)。

但因我們的心意已決,最終縣領導便不再勸阻,由副書記及鄭局長等人陪同我們下鄉,與昨天一樣,我們坐著兩輛北京吉普開往火花鄉。

一路上非常明顯地看出,這兒的山與六枝特區的山有很大的區別,六枝特區的山以石頭居多,較多數較為俊秀,很有些桂林之石林的味道(只是少了桂林的水),而紫雲縣的山較為粗獷,土質層較多,所以山是綠的。

一路歌聲一路搖的,我們來到了火花鄉,在火花鄉民族學校,我們見到了鄉裡教輔站曹站長,曹站長是本地布依族人,他向我們簡單介紹了繼文小學的概況,由於雨越下越大,站長等鄉鎮政府領導均為我們的安全著想,希望我們放棄去繼文小學的計劃,但經我們的堅持,他們只得同意我們前行,為我們找來了雨鞋,並陪同我們一道去,同時表示,雖然危險,但車子仍載我們去,能載多遠載多遠,而我們能走到哪算哪。

紫雲縣山路石頭較少,逢雨便成了“泥水”路,更有的路已經開始塌坊,有的路段僅剩二分之一的路面(就這二分之一的路面,似乎也隨時有塌坊的可能),車子只好緊緊挨著路另一邊的山壁,走走停停(因為車子常陷深泥中打滑)地緩緩向前行駛,終於,車子無法再往前了,我們便開始步行(幸好,兩位駕駛員憑著過硬的開車技術,把我們送到了離繼文小學較近的位置)。

大雨霪霪的大山裡,更顯寧靜,由於泥濘路滑,道路窄,我們小心翼翼地尋找可以讓我們的腳輕鬆出入的路面,才能安然地踏出,才能站穩,何謂舉步為艱,終於有所體會。

蓮步蹣跚地,我們終於到了繼文小學,只見一群小學生早已等候在尚未裝修完成的新校的樓梯口間,他們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打濕,原來他們原校址並不在這兒(他們分別來自三所不同的小學,政府為了集中資金建造小學,屆時繼文小學開學後,這三所小學的學生均集中在此就讀),他們是在前一天接到通知,特意換上自己算是最新的民族服裝到此等候,他們多數為佈依族人,均身著佈依族服飾,也許這兒的山離鎮太遠太遍,這些大山裡的孩子都很靦腆,不敢與我們言笑,他們都非常認真地站著,一動不動地望著我們,眼睛裡,寫滿了企盼,寫滿了希望,望著這群孩子,我們暗自慶幸,幸虧還是來了,如若不然,因為信息不通這些孩子在這大雨裡將等到何時?又是何等的失望!

兩層樓的繼文小學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學校地勢較高,遠遠望去,像建造在一大平台上,學校被一條小河環繞(排水較為通暢),學校倚靠著的是一座有五個山頭的大山,當地人吉祥地稱之為“五鳳朝陽”。

其中一山頭又稱之為“奶頭山”,當地政府及居民希望在這裡能更好地哺育下一代,有山有水,真可謂是“依山傍水”,學校前面放眼望去,遠處重重疊疊的大山猶如一副完美的國畫,一個屏障,而這重重疊疊的大山中間,透過一個較大的山口,這山口正對著學校的中軸位置,縣政府和地方人是何等的用心良苦,他們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吸取更多知識,走出這窮山僻壤。

與孩子們留下了珍貴的合影後,又該告別了,孩子們仍然一動不動站著,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我們,終於,有個孩子笑了,終於,所有的孩子都笑了,笑得那麼天真,那麼無邪,走出學校,許多孩子都情不自禁地尾隨相送,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雨具,有的孩子三兩個的共持一把雨傘,有的孩子頂著一小塊塑料布,而有的孩子根本什麼也沒有,只用塑料布包裹著自己的書本。孩子們開始主動接近我們,與我們攀談,“我叫小冬,上二年級:,我叫小五,上一年級”。雨更大了,我們離學校也更遠了,回頭望去,雨中的繼文學校宛如座落在一幅水畫中。

吉普車仍在雨中等候我們,上了車,我們的即將離開似乎已震撼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主動上前與我們握手,握了一遍又一遍,在車子起動的一霎,那位叫小冬的孩子哭了,所有的孩子都紅了眼睛,分不清是雨還是淚的小臉上,滿是不舍,車子己經開始離去,而那些仍在相送的孩子,還在不停地揮動著他們的小手,追趕著我們的車子,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這些孩子,原本該幸福地享受童年,可是現在,因為貧困,他們隨時都面臨著輟學的危機。

回到火花鄉民族小學,吃飯前我們與陪同的各級領導開了個座談會,瞭解繼文學校的建校的尾聲工作,郭書記表示,學校目前最為欠缺的是桌椅(至目前為止,學校僅有五、六張桌子,其他全是石條當柱,木板架上當桌、椅的克難桌椅),王總當即表示,再捐贈160套桌椅(共計人民幣14,400.00元),曹站長表示學校活動場地之平整工作由鄉村自行負責,屆時他們會栽種綠色圍牆(當地有種可專門用作柵欄的種植物),會後,我們直接在火花鄉用的午餐,主菜為一盆雞,其他全是四季豆煮水,沾辣椒。

回到了紫雲縣,與縣領導一一道別,我們便返往貴陽,今晚我們入住貴陽市柏頓酒店,(是四星級,由深圳陽光酒店管理)此酒店及貴陽市,看來與內地一般都市並無兩樣,與貴陽整體的窮困似乎搭不上邊。

(五) 息烽縣概況

第四天,即06/13,我們要前往息烽縣,因為JIMWAY和HD捐助了息烽縣30位貧困小朋友,陳保國等人安排了其中5位小朋友與我們座談。與會人員還有息烽縣負責人、團委負責人以及縣教育局長皮世凱,五位小朋友有的是父母雙亡,有的是父親已故,有的是父身殘,其中兩位叫李龍、李虎的小朋友是一對孿生兄弟,已上五年級,他們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父親死於車禍,母親棄家而去,他們的房子己被大水沖跑了,目前哥哥李龍借住在別人家,李虎住在伯父家,幫伯父看牛,伯父管他食住,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他們已是面臨輟學,而我們的幫助使他們重新看到了希望。五位小朋友連連向我們表示,以後一定好好學習,用最優異的成績來報答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的人,決不辜負人們對他們的期望。

會議結束得,熱情的息烽縣領導讓我們品嚐了地方名菜—辣子雞一盤,其他的配菜,也不過是水煮豆、豆腐、涼拌粉皮等簡單食物,陪同我們的還有息烽縣縣委副書記(曾在深圳任職),飯後安排我們就近參觀一所息烽縣城內最大規模的示範希望小學(130萬人民幣所建)-“雲環希望小學”和2.早期國民黨關押共產黨的三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所:“息烽縣集中營”,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能走馬觀花,略略參觀(我們要乘坐下午5:00的飛機返回深圳)。

(六) 感 言

終於,我們帶著貴州人衷心的希望和感謝,帶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踏上了返回深圳的航班,回顧過去的幾天,經歷了日晒、雨淋、跋山、涉水,我們已感疲憊,但我們都從內心深處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去瞭解、去目睹那些感人故事、去體會何謂貧困,何謂疾苦,耳邊似乎久久回蕩著那首歌:“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凝望著古老的山寨,瞭望著新新的世界,多少夢想,多少無奈,渴望溫曖、渴望關懷,多麼想那煦煦春風,把沉重的山門打開,多麼想那潺潺青泉,把幼小的心靈灌溉…”行善,只不過是將自己剩餘的拿去解他人之急,一件平常事而已,雖然一己之力難成大事,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幸福的人知道:還有許多許多需要別人關懷的人,在等待著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涓涓溪水能匯成巨流”,當我們獻出的愛連成片時,便能給那些大山裡的孩子的一片海闊天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